中新網(wǎng)福建新聞正文

福建大田:青山綠水覓鄉(xiāng)音 古村琴韻醉人心

  中新網(wǎng)福建新聞12月23日電 (黃艷)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湖美鄉(xiāng)元安村的青山綠水間,坐落著顏建程、許容姍夫婦的制琴廠。廠中刨花紛飛、木香四溢,在機器轟鳴聲中,一張張精美的古琴正在被匠心打造。

  圖為顏建程正在進行斫琴中的水磨工序。 受訪者供圖
圖為顏建程正在進行斫琴中的水磨工序。 受訪者供圖

  古民居煥新“聲”

  顏建程是土生土長的元安村人,1996年,他懷揣著夢想闖到了深圳,經(jīng)過長期的探索和積累,于2012年建立起自己的琴廠。2017年,湖美鄉(xiāng)干部到深圳走訪鄉(xiāng)賢,鼓勵他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。老家山清水秀的自然環(huán)境、更低的用地和雇工成本、適合制作古琴的老杉木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,都讓他心動不已。于是,他毅然決定回鄉(xiāng),把深圳的琴廠“搬”回了元安村,并在大田縣城區(qū)打造了直播間,售賣古琴、二胡、笛子、葫蘆絲等民族樂器。

  “家鄉(xiāng)古民居年代久遠,拆下的木頭木質干透,傳音共振效果好,是很好的琴材。”顏建程認為,每塊木材都有獨特的“脾性”,需要了解它們、尊重它們,才能讓它們在琴體中煥發(fā)出最美的光彩。

  選材、開料、調音、合底板、批灰胎、擦漆、上弦……制作古琴有個生動的名詞叫“斫琴”,斫一張琴,至少要2年的時間,完成200余道工序!耙驗榘l(fā)自內心的熱愛,這個漫長的過程,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!鳖伣ǔ陶f。

  選好材料后,便是制形。顏建程憑借著多年的經(jīng)驗和精湛的技藝,將木材雕琢成各種琴的形狀,有伏羲式,仲尼式等。每一個弧度、每一個比例,都經(jīng)過了反復的斟酌和考量,力求達到完美的和諧。

  “古琴出廠后,隨著時間的推移,大漆不斷滲透,音色會發(fā)生變化。”作為一名古琴演奏者,顏建程對音色的追求近乎執(zhí)著。他創(chuàng)新利用現(xiàn)代信息技術,為廠里制作的每一張琴建立“數(shù)字檔案”,記載編號、厚度、木材特征等情況,再根據(jù)琴后續(xù)變化進行追溯,從檔案數(shù)據(jù)中總結經(jīng)驗,不斷完善制作技藝。

  創(chuàng)新發(fā)揚古琴文化

  七弦為益友,兩耳是知音。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,承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,是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瑰寶。

  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古琴文化的魅力,顏建程和許容姍攜手成立了有琴堂古琴美學空間,在三明、大田、尤溪等地組織和舉辦古琴培訓和古琴雅集活動,教授學員40余人!肮徘俚膫鞒胁⒎侵皇乔偎嚰挤ǖ膫魇,更是一種心性和文化的傳承。”許容姍說。

  圖為許容姍(左)進行古琴教學。 受訪者 供圖
圖為許容姍(左)進行古琴教學。 受訪者 供圖

  “古琴彈奏使人在快節(jié)奏的生活中保持平和與淡然!庇星偬脤W員張輝娜介紹,此前她因開車剮蹭和他人起爭執(zhí),感到十分煩悶,彈琴半小時后,心情便平復了下來。

  “一曲終了,病退人安。”為了更好發(fā)揮古琴文化對人的療養(yǎng)功能,顏建程、許容姍夫婦正籌劃建設以“綠色生活,音樂療愈”為核心的音樂康養(yǎng)基地,打造元安古琴小鎮(zhèn),讓更多人在音樂中舒神靜性、頤養(yǎng)身心,同時,也讓這份古老而珍貴的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(fā)揚。

  讓村民吃上“音樂飯”

  隨著顏建程、許容姍夫婦的琴廠回村,村民們多了“家門口就業(yè)”的機會。

  “我們夫妻倆都在這兒工作,活兒不重,穩(wěn)定,離家近,待遇也不錯,還方便照顧家里的老人!贝迕耦佌褫x原本在廈門做建筑工人,2020年進入琴廠工作,負責古琴制作的第一道工序——出形,一個月能拿5000多元的工資。他的妻子在琴廠的電商團隊做產品分揀,每月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。

  對顏振輝來說,這份工作還有著生存之外的意義。他從小喜歡民族樂器,看電視里的人彈古琴時覺得“很有味道”,但一直沒有機會接觸。如今在琴廠工作4年,他不僅對古琴制作流程“心中有數(shù)”,閑暇時間還會在網(wǎng)上觀看古琴演奏和教學的視頻。

  截至目前,元安村共有30多位村民在顏建程的琴廠和電商團隊工作!懊總月出貨的物流費就有十幾萬元!鳖伣ǔ陶f,從深圳到元安村,他的團隊深耕民族樂器領域多年,打造的樂器品牌受到市場認可,產品供不應求,在這里工作的村民也越來越看好這份工作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