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

廈門興起集章打卡游

  輕輕從印泥中蘸取顏料,對準空白用力一按,廈門市民敏敏(化名)在自己的印章收集冊上加蓋了新出爐的“廈門八景”印章。就在前一天,她剛剛在集美完成嘉庚系列主題印章的收集。

廈門一家提供集章打卡服務的店受到各個年齡段游客的熱捧。
廈門一家提供集章打卡服務的店受到各個年齡段游客的熱捧。

  繼特種兵式旅游和“City Walk”后,集章打卡式旅游火了。近年,各色精美的印章逐漸出現在廈門的旅游服務中心、商場、書店、咖啡館、文創(chuàng)店等場所,一些展覽和演出也推出蓋章活動。在社交媒體上,關于廈門的帖子除了旅行線路、乘車指南、逛吃攻略之外,也出現了“集章地圖”這一新類型。

  所謂集章打卡游,指的是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以收集景區(qū)或者特色門店的印章為樂趣,通過把印章留在本子上,形成自己專屬的回憶。伴隨著集章打卡游的日漸流行,廈門市各個景區(qū)、商店也推出集章活動,吸引了不少專程來蓋章的市民游客,從而拉動旅游消費、推廣地方文化。

  把景點“帶回家”

  翻開敏敏的集章冊,藍色的海洋、明黃色的落日、紅色的鳳凰花勾勒出鷺島的曼妙;唐代鎏金摩羯紋多曲銀碗、造型生動的羅漢像帶你走進歷史長河……“類似于尋寶圖,可以通過蓋章了解景點線路,有時候還能蓋到一些隱藏印章,這些都是很有紀念意義的!泵裘舾嬖V記者,之前自己就有集郵的習慣,一次無意間發(fā)現景區(qū)文創(chuàng)店里有蓋章的活動,“分享小紅書后就可以蓋章,感覺很有意思,印章也都很好看”。從那之后,敏敏的業(yè)余愛好就增加了一項——跑遍廈門各大景點收集印章。

  和敏敏一樣熱愛四處打卡蓋章的人自稱“蓋幫”,到各地蓋章的行為稱為“跑章”。他們常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各種攻略:哪里可以蓋章,哪里是免費的,哪里是收費的,日期章每天幾點會更換等。有的人甚至還會為蓋章專門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特種兵式旅游。

  某出行網站數據顯示,在熱門旅游關鍵詞中,“蓋章”位列榜單第二,關注度僅次于自駕游。集章打卡游乍一看是一種突然火起來的新型旅游方式,但其實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便已初見端倪。當時一本小小的“世博護照”,作為一種特色商品,在上海世博會上賣得火熱,讓游客將各國特色印章一站式盡收囊中。

  作為一名集章打卡愛好者,網友曉珊的印章收集之旅是從廈門開始的!2016年來到廈門旅游,第一次接觸到集章打卡這一旅游項目,那時候還是買一本蓋章本,在鼓浪嶼和曾厝垵尋找本子上的網紅店蓋章。”曉珊向記者介紹,如今自己已養(yǎng)成了隨身攜帶蓋章本的習慣,每次去一個新的城市、新的景點,都會在社交平臺上搜索可以蓋章的服務點。

  對這種旅游方式,曉珊覺得,算是得到了一種成本不高但卻不乏創(chuàng)意的紀念品,相當于把“景點”帶回了家!懊恳粋印章都是自己親手蓋上去的,是獨一無二的,并且在尋找印章的過程中,也參觀了城市的主要景點,可以說是一舉兩得!

  “到此一游”的獨家記憶

  隨著集章打卡游熱度的不斷攀升,廈門一些景區(qū)的文創(chuàng)店紛紛在店鋪內放上了獨具特色的印章。其中一部分印章可免費蓋,一部分可通過完成宣傳推介任務蓋章。

  “集章熱讓景點和文創(chuàng)店的人氣得到抬升,這也是當下不少店鋪的通用做法!睆B恩(化名)是貓街一家文具店的老板,從今年3月開始,他也在自己的店鋪里增加了印章。“蓋章也是一種文化傳遞,需要推陳出新,我們店鋪每段時間都會更新自己的套色印章,目前已經在著手設計。”廈恩笑道,印章有文化屬性,也有可收藏性。過去,蓋章代表“我”。現在,更多意味著“我來過”,既有文化感,又提供了情緒價值。

  然而,集章打卡游市場上不少亂象在悄然滋長。有的商店盲目跟風,增設蓋章點,但不具備當地文化內涵。有的商家將提供蓋章服務視作營銷引流的工具,使得大量同質化印章出現,印章設計缺少創(chuàng)新性和趣味性。更有甚者,將蓋章與消費捆綁,讓游客的集章樂趣變?yōu)榻洕摀?/p>

  對此,廈門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要讓集章打卡游回歸旅游本質,通過對城市文化內涵的挖掘,注入文創(chuàng)開發(fā)的力量,才能提升印章背后的文化性、差異性,“符合城市個性的產品,才能受市場的青睞,讓打卡地的流量潮涌而來,讓集章的游客滿意而歸”。

 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,將引導景區(qū)、商家在印章設計上增強原創(chuàng)性,避免各家的印章“長得差不多”;設計開發(fā)更多集章新玩法,讓一批小店成為廈門的新景點。建議市民、游客保持理性消費觀,多一點慢旅游和深度游,少一點“打卡至上”的形式主義,用心感受廈門這座城市的脈搏。

  下一步,廈門市相關部門將規(guī)范集章打卡服務,避免其與消費捆綁;優(yōu)化減少一些缺乏文化內涵的蓋章點,精選推介具有代表性和文化價值的蓋章點,確保每一枚印章的背后都能講述一個故事、傳遞一份情感。(記者 林聞 見習記者 黃星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