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福建新聞正文

忠孝為本 書香傳家——福鼎市磻溪村林氏家風家訓

  秀美的太姥山西麓,旖旎的九鯉溪畔,綠樹掩映間,有座古樸典雅的建筑映入眼簾,這就是以“忠孝為本,書香傳家”之風聞名的林氏宗祠。

  宋太平興國三年(978年),戰(zhàn)亂不斷,民不聊生,濟南郡林氏先祖林遇由浙江昆陽渡水越山,披荊斬棘,遷徙于此。見該地僻處閩荒,獨呈磐石之安,得享隱居之樂。林氏先祖常以商末垂釣渭水的姜太公自況,故名其地曰“磻溪”。越一百八十余載,稼豐廩足,市鎮(zhèn)繁榮,人口日增,啟蒙設館應運而生。南宋隆興元年(1163年),磻溪林氏七世祖林光祖中進士后,在大洞庵設置學堂,課讀兒孫。千百年來,林氏先祖?zhèn)鞒小爸倚楸,書香傳家”的傳統(tǒng)教育理念,在林氏家族子孫家訓中熠熠生輝。據(jù)林氏家譜記載,自宋代至清嘉慶時期,共涌現(xiàn)出太學生以上品級者達96人。站在古老且莊嚴的林氏宗祠門前,輕撫著墻上的斑駁,聆聽林氏后人講述祖輩們代代傳承家風的故事……

  福鼎文化名人朱挺光先生在《晚晴齋》中寫道:“唯磻溪一地一姓人才薈萃,衣冠楚楚,更出武狀元一人,為各地所無,為磻溪之驕傲! 這個武狀元便是林汝浹。

  林汝浹(1178-?年),字伯深,號則庵。自幼窮苦,然勤奮好學,聰穎過人,喜愛研讀四書五經(jīng),凡是諸子百家之作他都潛心學習,人們稱贊其“博學多才,名副其實”。與此同時,自小跟隨父親林樗習武。南宋嘉定四年(1211年),林汝浹力挫雄豪,奪得右榜武狀元。他為官八任二十四載,官職不大,但忠君愛國,清廉自守,節(jié)儉自處,節(jié)操無虧。1234年,林汝浹任瓊州安撫使,面對國家兵員需缺,軍費冒領,通貨膨脹的積弊,回朝向宋理宗皇帝諫言充實流通。

  1235年,林汝浹告老還鄉(xiāng),宋理宗皇帝為獎賞這位為官清廉、敢于諫言的武狀元,特賞賜萬兩白銀來修建狀元坊和狀元府。林汝浹生平節(jié)儉,在他再三要求下,將用于建設狀元府的大部分銀兩投入“雙魁書院”的建設中。書院建成后,林汝浹任雙魁書院山長,后其子林健翁繼任山長,廣收學生,聘請名師教育子孫。自此之后,簪纓繼世,詩禮傳家,忠孝為則,代出能人。

  林汝浹孫輩林棟,字景碩,南宋明經(jīng),自小就讀于雙魁書院,深受“忠孝為本,詩禮傳家”家風影響。開慶初年(1259年),外敵入侵,國家動蕩不安。林棟滿懷一腔忠義報國之心誓為保家衛(wèi)國。彼時,文天祥被委任為贛州知州,林棟追隨文天祥,出任文丞相府督干,御敵抗元。景炎二年(1277年),元兵副帥李恒率騎兵馳救江西危急,文天祥苦心經(jīng)營的江西抗元局面急轉直下,進攻贛州的張汀、趙時賞部,進攻吉州的鄒鳳部,均被元兵擊潰。元兵窮追不舍,在石嶺和空坑(今贛縣空垌山)的戰(zhàn)役中,宋軍大敗,林棟不幸被俘,元軍許其以高官厚祿,誘其投靠元軍,林棟嚴詞拒絕,拒不屈服,飽受嚴刑拷打,同吳文炳、蕭敬夫、蕭燾夫等抗元名將在江西隆興以身殉國。林棟赤膽忠心,舍身為國的情懷與林氏忠義之情一脈相承,家風繼世,影響深遠。

  “忠孝為本,書香傳家”的家風歷久彌新,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林氏后人。林遠揚,飽讀四書五經(jīng),好學善文,為了讓務農(nóng)族人能熟練識別常用文字,他編纂《四言雜字》和《六言雜字》。幾百年來,林氏子孫將這兩本書作為識字課本學習,大多能熟讀。科舉庠生林大可,積極參與磻溪新制小學的創(chuàng)辦,將“書香”的星星之火點燃。林大可之子林辰,躬耕講壇數(shù)十載,桃李滿天下,且在古典文學方面頗有造詣,創(chuàng)造詩詞作品300余首,曾寫下“為國樹人勤不輟,竭忠誠,肝膽消冰雪。心向黨,情彌切”的詩句,著有《教壇漫步集》《坦廬吟集》等。畢業(yè)于清華大學的林開寶,借助清華的科研優(yōu)勢,帶領校友在磻溪開辟了200多畝的“清華白茶園”,幫助當?shù)夭柁r(nóng)打造生態(tài)有機茶園,開創(chuàng)一條茶文化傳播、白茶產(chǎn)業(yè)復興之路,為家鄉(xiāng)的白茶事業(yè)貢獻力量……

  勝跡依然留此日,鳴聲噦噦動遐思。林氏“忠孝為本,書香傳家”的家風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愈來愈散發(fā)出新的活力。

磻溪林氏祖訓五則
磻溪林氏祖訓五則

  家規(guī)祖訓

  孝父母、和兄弟、別夫婦、序長幼、睦宗族